
2月14日,新春伊始,星海小學六年級五班的二十位同學踏上了前往華碧實驗室的趣味探案之旅,一場 “手機爆炸案”急需“小偵探們”的加入,在參觀實驗室的過程中開動智慧的腦筋,一“探”究竟。
線索分布在華碧實驗室的各個科室內,同學們必須借助實驗室中先進的儀器設備和縝密的邏輯推理,才能有聲有色地完成了“誰是兇手”的破案任務。

“偵探們”集結
要充分了解案情,這只發生“爆炸”的手機吸引了“偵探們”的目光,在X-RAY的射線下手機無所遁形,內部的各色電路板顯現在同學們的面前。沒有拆開手機,卻輕而易舉觀察到手機的內部構造,這個神奇的儀器迅速被同學們圍起來。

在恒溫恒濕實驗室里,“小偵探們”被一臺來回摩擦的奇怪儀器吸引住了。經過實驗室工作人員講解,“小偵探們”知道這臺奇怪的儀器叫馬丁代爾耐磨試驗儀,它可以用來測試織物的耐磨特性,而耐磨性能是紡織產品質量的重要指標。

馬丁代爾耐磨試驗
實驗室神奇的酚酞變色“魔術”,“小偵探們”當然不能錯過了。兩種透明液體混合在一起竟然會變成紅色,紫色的液體中滴入兩滴藥水,紫色竟會神奇地消失。這時一位同學挑戰了試驗員小哥哥,問他能不能把“消失”的紫色再變回來,于是實驗員哥哥準備好試劑,讓小同學拿著滴管,輕輕滴入兩滴藥水之后搖晃,錐形瓶中的液體神奇地從無色又變回紫色了! 同學們開心地笑了,于是也了解到一些酸性、堿性、中和的知識。

小偵探們”突然想起來,“爆炸”現場還有一些可疑的白色粉末,這明顯是“嫌疑人”留下的證據,那么這些“白色粉末”究竟是什么呢?“小偵探們”決定將這些粉末與冷水混合,攪拌均勻,置于光學顯微鏡下觀察。白色粉末在顯微鏡下晶瑩剔透,且大部分為橢圓形,少部分為圓形,顯微鏡下的微觀世界讓小同學們發生陣陣驚嘆聲。
早就聽說實驗室有一個聽話的“變形金剛”,果然百聞不如一見。這只機械手臂來自德國,通過編程,在試驗員的操作下伸縮自如,還調皮地朝同學們點點頭呢。

機械手臂向孩子們“點頭”
途中眼尖的一位“小偵探”發現了實驗室中有一臺電水壺在燒水,燒開后自動倒掉燒開的熱水,再注入等量的水,燒開后再倒掉,不停地循環。原來這是一臺電水壺壽命測試機,無數次試驗后,合格的熱水壺才能出廠被使用。
只有一根案發現場的頭發該如何辨認“兇手”? 被新奇試驗迷住的“小偵探們”差點忘了此行的目的,急忙趕往下一個實驗室——掃描電子顯微鏡。頭發根根細如絲,雙眼看起來并無差別,但實驗室中的掃描電子顯微鏡卻可以將其放大200倍、2000倍、10000倍進行觀察,畫面上巨大的頭發紋理把現場的同學們都“神奇”到了,可以清楚地看到頭發上“魚鱗片”,除此以外,還可以測出頭發的成分。小偵探們把“兇手”的頭發與“嫌疑人”的頭發一比較……立即讓真正的“兇手”漏出馬腳。該如何給予“兇手”致命一擊,讓他無法狡辯呢?

“掃描電子顯微鏡”前驚嘆的“小偵探”

頭發比對結果
“小偵探們”突然想起來他們手中還有一個能使“兇手”原形畢露的重要“物證”——兇手不小心留下的衣服纖維。實驗員姐姐用顯微傅里葉紅外光譜分析儀,將“兇手”遺留下來的纖維碎片與 “嫌疑人”身上的纖維碎片一一進行了比對,“小偵探們”終于鎖定了真正“兇手”!
![]()


比對結果
九個精心準備的試驗讓同學們理清了線索,由不確定漸漸變為肯定,抽絲剝繭,直追真相,幾輪下來同學們不禁大喊過癮。不知不覺一個多小時過去了,參觀完實驗室后,同學們迫不及待的繼續當起了小偵探,利用在實驗中收集到的線索,與還在“狡辯”的嫌疑人對質,*終成功抓住了“真兇”,正式升級為“小福爾摩斯”。

上臺指正“兇手”的小偵探們
上一篇:華碧實驗室獲得由CNCA頒發的產品認證認證機構批準書